烛之武退秦师

烛之武退秦师朗读

  晋侯、秦伯围郑,以其无礼于晋,且贰于楚也。晋军函陵,秦军氾南。

 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:“国危矣,若使烛之武见秦君,师必退。”公从之。辞曰:“臣之壮也,犹不如人;今老矣,无能为也已。”公曰:“吾不能早用子,今急而求子,是寡人之过也。然郑亡,子亦有不利焉!”许之。

  夜缒而出,见秦伯,曰:“秦、晋围郑,郑既知亡矣。若亡郑而有益于君,敢以烦执事。越国以鄙远,君知其难也,焉用亡郑以陪邻?邻之厚,君之薄也。若舍郑以为东道主,行李之往来,共其乏困,君亦无所害。且君尝为晋君赐矣,许君焦、瑕,朝济而夕设版焉,君之所知也。夫晋,何厌之有?既东封郑,又欲肆其西封,若不阙秦,将焉取之?阙秦以利晋,唯君图之。”秦伯说,与郑人盟。使杞子、逢孙、杨孙戍之,乃还。

  子犯请击之。公曰:“不可。微夫人之力不及此。因人之力而敝之,不仁;失其所与,不知;以乱易整,不武。吾其还也。”亦去之。

  (选自《左传》)

译文

  (僖公三十年)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,因为郑国曾对文公无礼,并且郑国同时依附于楚国与晋国。晋军驻扎在函陵,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。

  佚之狐对郑伯说:“郑国处于危险之中了!假如让烛之武去见秦伯,(秦国的)军队一定会撤退。”郑伯同意了。烛之武推辞说:“我年轻时,尚且不如别人;现在老了,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。”郑文公说:“我早先没有重用您,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,这是我的过错。然而郑国灭亡了,对您也不利啊!”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。

  在夜晚(有人)用绳子(将烛之武)从城上放下去,见到了秦伯,烛之武说:“秦、晋两国围攻郑国,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。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,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。越过邻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(秦国的)东部边邑,您知道这是困难的,(您)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邦晋国增加土地呢?邻国的势力雄厚了,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。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接待过客的主人,出使的人来来往往,(郑国可以随时)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,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。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,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、瑕二座城池。 (然而)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,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,这是您知道的。晋国,怎么会满足呢?(现在它)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,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。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,将从哪里得到(他所奢求的土地)呢?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,希望您考虑这件事!”秦伯非常高兴,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。派遣杞子、逢孙、杨孙戍守郑国,于是秦国就撤军了。

  晋大夫子犯请求出兵攻击秦军。晋文公说:“不行!假如没有那个人(秦伯)的力量,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。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,这是不仁义的;失掉自己的同盟者,这是不明智的;用散乱(的局面)代替整齐(的局面),这是不符合武德的。我们还是回去吧!”晋军也就离开了郑国。

注释

晋侯、秦伯:指晋文公和秦穆公。

以其无礼于晋:指晋文公即位前流亡国外经过郑国时,没有受到应有的礼遇。倒装句,于晋无礼。以,因为,连词。其,代词,它,指郑国。于,对于。

且贰于楚:并且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。且,并且,表递进。贰,从属二主。于,对,介词。

晋军函陵:晋军驻扎在函陵。军,名词作动词,驻军。函陵,郑国地名,在今河南新郑北。

氾(fán)南:氾水的南面,也属郑地。(古汉语字典注,氾作水命是念作第二声。)

佚(yì)之狐:郑国大夫。

若:假如。使:派。见:拜见进见。从:听从。

辞:推辞。

臣之壮也:我壮年的时候。

犹:尚且。

无能为也已:不能干什么了。为,做。已,同“矣”,语气词,了。

用:任用。

是寡人之过也:这是我的过错。是,这。过,过错。

然:然而。

许之:答应这件事。许,答应。

缒(zhuì):用绳子拴着人(或物)从上往下运。

既:已经。

敢以烦执事:冒昧地拿(亡郑这件事)麻烦您手下的人。这是客气的说法。敢,冒昧的。执事,执行事务的人,对对方的敬称。

越国以鄙(bǐ)远:(然而)越过别国而把远地(郑国)当做边邑。越,越过。鄙,边邑。

焉用亡郑以陪邻: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?焉:何。用:介词,表原因。陪:增加。邻:邻国,指晋国。

邻之厚,君之薄也:邻国的势力雄厚了,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。之: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。厚,雄厚。

若舍郑以为东道主: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(招待过客)的主人。舍:放弃(围郑)。

行李:古今异义,出使的人。

共(gōng)其乏困:供给他们缺乏的东西。共,通“供”,供给。其:代指使者。

尝为晋君赐矣:曾经给予晋君恩惠(指秦穆公曾派兵护送晋惠公回国)。尝,曾经。为,给予。赐,恩惠。为···赐:施恩。

许君焦、瑕:(晋惠公)许诺给您焦、瑕两城。

朝济而夕设版焉:指晋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,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。济,渡河。设版,修筑防御工事。版,筑土墙用的夹板。朝,在早晨。

厌:通“餍”,满足。

东封郑:在东边让郑国成为晋国的边境。封,疆界。这里作用动词。

肆其西封:扩展它西边的疆界。指晋国灭郑以后,必将图谋秦国。肆,延伸,扩张。封:疆界。

阙(quē):侵损,削减。盟:结盟。戍:守卫。还:撤军回国。[注:在古汉语词典中明确标注为“缺”音,仁者见仁智者见智。

说:“说”同“悦”,喜欢,高兴。

微夫人之力不及此:假如没有那个人的力量,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。微:没有。夫人:远指代词,那人,指秦穆公。

因人之力而敝之,不仁:依靠别人的力量,又返回来损害他,这是不仁道的。因:依靠。敝,损害。

失其所与,不知:失掉自己的同盟者,这是不明智的。与,结交,亲附。知:通“智”。

以乱易整,不武: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,是不符合武德的。易,代替。武,指使用武力是所应遵守的道义准则。不武,不符合武德。整,指一致的步调。

吾其还也:我们还是回去吧。其,表商量或希望的语气,还是。

去之:离开郑国。之,指代郑国。

参考资料:

1、卢银中主编.高中文言文全解全析(必修1-5).长沙: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,2012年10月:4-8

烛之武退秦师创作背景

  该文故事背景是秦、晋围郑,发生在公元前630年(鲁僖公三十年)九月甲午时。秦、晋联合攻打郑国。郑国危在旦夕,郑文公派能言善辩的烛之武前去说服秦伯。烛之武巧妙地勾起秦穆公对秦、晋之间的矛盾的记忆,向秦伯分析了当时的形势,说明了保存郑国对秦有利、灭掉郑国对秦不利的道理,终于说服了秦伯。

邱燮友先生分析〈烛之武退秦师〉说:“由本篇文章看来,我们可以窥知当时辩士之风盛行,也可知外交谈判技巧之重要;无论是佚之狐说(甲),还是郑伯说(乙),或者是烛之武说(丙),……;佚之狐说‘国危矣!’郑伯说‘郑亡,子亦有不利焉!’烛之武说‘阙秦以利晋,惟君图之!’都是在‘(丁)’二字上面着眼。”上述文字中,依(甲)(乙)(丙)(丁)次序排列,正确的选项是   答案:A
(A) 郑伯/烛之武/秦穆公/利害 
(B) 郑伯/佚之狐/秦穆公/态度 
(C) 子犯/烛之武/晋文公/利害 
(D) 子犯/佚之狐/晋文公/态度。

下列有关〈烛之武退秦师〉一文之叙述,正确的选项是   答案:A,C,D,E
(A) 从地理位置来说明亡郑并无益于秦,反而是“邻之厚,君之薄也”
(B) 由历史经验提出晋文公曾经背信忘义、朝济夕版之事,以离间秦、晋之谊
(C) 烛之武游说秦君一段,凡八次称“君”,且身段柔软,处处为秦君着想,因而打动对方
(D) “许之,夜缒而出”句中“许”、“缒”、“出”三个连续的动词,逼写烛之武冒险救亡的形象
(E) 晋文公以“失其所与,不知”,拒绝子犯“请击之”的要求;又以“以乱易整”非用兵之道,所以不愿贸然破坏秦、晋之谊,可见他是个思虑周到的贤明之君

关于烛之武退秦师一文,下列叙述何者错误?  答案:C
(A) 秦、晋围郑,乃起因于晋国的野心
(B) 烛之武因怜悯郑国百姓之安危,且郑文公之言委婉恳切,于是慨然答应郑文公之托
(C) 烛之武证明了“弱国无外交”的真理
(D) 最后秦君不但退兵,且转而为郑国协防。

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中,烛之武对秦穆公所言有近于事实者,有出于虚构者,下列何者是出于虚构?    答案:B
(A) 焉用亡郑以陪邻?邻之厚,君之薄也
(B) 夫晋何厌之有?既东封郑,又欲肆其西封
(C) 越国以鄙远,君知其难也
(D) 舍郑以为东道主,行李之往来,共其乏困,君亦无所害

 ( )〈烛之武退秦师〉一文中,烛之武说服秦穆公时,巧妙运用许多游说技巧,例如“说之以害”、“许之以利”、“引据史实”等,下列哪一段落即是运用“说之以害”的技巧?  答案:B
(A)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,行李之往来,共其乏困,君亦无所害 
(B) 越国以鄙远,君知其难也;焉用亡郑以陪邻?邻之厚,君之薄也 
(C)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,许君焦、瑕,朝济而夕设版焉,君之所知也 
(D)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,敢以烦执事

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中,烛之武用以游说秦伯之论点为:    答案:A,C,D,E
(A) 动之以所欲:舍郑以为东道主,行李之往来,共其乏困
(B) 感之以恩遇:微夫人之力不及此
(C) 惕之以后患:既东封郑,又欲肆其西封
(D) 析之以利害:焉用亡郑以陪邻?邻之厚,君之薄也
(E) 激之以宿怨:朝济而夕设版

〈烛之武退秦师〉写活了四个人物形象,下列的分析说明中,何者最不恰当?  答案:C
(A) 郑文公颇有知人之明,并能承认错误以激发烛之武的爱国心
(B) 烛之武深具爱国心,故能抛却私怨,在说辞中展现辩才与智慧学识
(C) 秦穆公深具慈悲的胸怀,体恤郑国的难处,颇具长远的眼光
(D) 晋文公不肯攻击秦军,作了多方考虑,颇有识见,是霸主风范

左丘明

丘明(姓姜,氏丘,名明),华夏人,生于前502年,死于前422年,享年80岁。丘穆公吕印的后代。本名丘明,因其先祖曾任楚国的左史官,故在姓前添“左”字,故称左史官丘明先生,世称“左丘明”,后为鲁国太史 。左氏世为鲁国太史,至丘明则约与孔子(前551-479)同时,而年辈稍晚。他是当时著名史家、学者与思想家,著有《春秋左氏传》、《国语》等。他左丘明的最重要贡献在于其所著《春秋左氏传》与《国语》二书。左氏家族世为太史,左丘明又与孔子一起“如周,观书于周史”,故熟悉诸国史事,并深刻理解孔子思想。 ...

左丘明朗读
()

猜你喜欢

丁澎

郎采花。妾采花。郎指阶前姊妹花。道侬强是他。

红薇花。白薇花。一树开来两样花。劝郎莫似他。

()

闰位穷元季,真符启圣人。九州殊夏裔,万古肇君臣。

武德三王后,文思二帝邻。卜年乘王气,定鼎属休辰。

()

宝册既奉,祗诵迺言。

仁深庆衍,益承益尊。

()

空碧升团月,江郊弄夕霏。

生涯今始是,年事古犹稀。

()

汉诗十九首,不复辨名氏。苏李及枚乘,伯仲之间耳。

当时尚词赋,六义谁作意?虽非大雅言,颇有风人致。

()

静夜思,何时休,终宵展转听更筹。人生由来不满百,安得朝夕事隐忧。

功名富贵倘来物,目前渺渺春云浮。甲第歌钟万户侯,五花骏马千金裘。

()